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福建号官宣入列后,CNN称发现“重大缺陷”:战力是尼米兹的60%

而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注意到有一些其他国家的媒体在纷纷跟进进行相关消息报道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阴阳怪气”的言论——比如CNN。

福建号官宣入列后,CNN称发现“重大缺陷”:战力是尼米兹的60%

而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注意到有一些其他国家的媒体在纷纷跟进进行相关消息报道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阴阳怪气”的言论——比如CNN。

该媒体在报道中国航空母舰相关消息的时候,从时间上来看实际上是非常快速的,5号当天在我们的权威媒体发布福建号航空母舰入列大约一小时左右之后,CNN就发表了相关的内容。

福建号官宣入列后,CNN称发现“重大缺陷”:战力是尼米兹的60%

从这个标题上来看,该媒体所强调的似乎就是新型航空母舰的入列,以及中美海军竞争方面的一些问题。但实际上,在内容里他们是提出了另外的一些看法的。

福建号官宣入列后,CNN称发现“重大缺陷”:战力是尼米兹的60%

展开全文

在文章中,两位所谓的美军退役航空母舰军官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声称中国的这艘航空母舰的设计上有一个重大缺陷,而这个重大缺陷主要要集中在飞行甲板的设计理念上!他们甚至根据自己得出的这个所谓的结论认定福建号航空母舰未来的空中作战能力比服役已经超过半个世纪的尼米兹航空母舰要低不少,充其量只能赶上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60%的作战能力。

福建号官宣入列后,CNN称发现“重大缺陷”:战力是尼米兹的60%

而他们所声称的这个重大的设计缺陷,具体来说,其实指的是福建号航空母舰降落区角度是6度这个数字。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这个部位的角度大约是9度。两名美军退役军官认为,这种角度数据方面的变化,实际上会大大影响舰载机的同时起降效率。除此之外,福建号航空母舰在弹射器的位置方面有很大的缺陷,比如2号和3号弹射器的位置过于的靠近了降落区,如此紧凑的安排,导致舰载机在进行正常降落的时候,弹射器必须要处于关闭的状态,否则就会直接干扰正常的降落动作。而这样一来,就导致福建号航空母舰至少有两条弹射器在飞机降落的时候不能够正常的工作。这大大影响了航空母舰同时起降战斗机的效率。

福建号官宣入列后,CNN称发现“重大缺陷”:战力是尼米兹的60%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福建号航空母舰的这一设计缺陷直接影响了整体的战斗力,与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相比,差距不小。

对于CNN在报道中提到的这个所谓的重大缺陷,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对方引用的包括角度和弹射器位置在内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实打实的说,这种设计确实会影响他们口中的那种“同时起降和弹射”的效率。

其实这个问题在此之前,我国相应的军事专家在观点中就曾经指出过。本身并不算什么新鲜的话题。但问题是,CNN强行把这种问题和战斗力联系在一起,其实是有些以点概面了,甚至可以说他们混淆了一些概念——同时起降的能力越强,并不代表航空母舰的战斗能力越强。

福建号官宣入列后,CNN称发现“重大缺陷”:战力是尼米兹的60%

航空母舰是战略级别的平台,在绝大多数的使用场景下,甲板上的舰载机起飞和降落都是有条不紊进行的。而如果需要航空母舰同时进行起飞和降落,并且是大批量的起飞和降落的情况,极其罕见。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说明航母已经遇到了非常极端的情况,甚至可以说已经乱作一团了(可以参考日本航母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表现)!

福建号航空母舰在同时起飞和降落这个问题上,其实做出了一些综合性的考虑。即便牺牲两条弹射器的位置,也可以确保有一定的空间可以接纳降落的飞机,只不过并不是完全饱和进行的,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这种方式其实符合航空母舰要面临的绝大多数的情况。

福建号官宣入列后,CNN称发现“重大缺陷”:战力是尼米兹的60%

而这种方案并不会过多的影响到航空母舰实际的作战能力。航母作为飞行器的起降平台,最主要的作战能力是要看舰载机的弹射型号和数量。在这个方向上,中国使用电磁弹射,无论是弹射重量的范畴,精准度的调节,一定时间内弹射的效率都要远远强于美国现在主要使用的蒸汽弹射,也就是尼米兹航空母舰使用的弹射方式。同样的条件下,福建号航空母舰相比于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弹射效率而言并不吃亏。

而至于弹射器的位置,甲板的角度等等这些被CNN拿出来大做文章的数据,其实更多的是我们的福建号作为一款8万吨级排水量的航母平台所做出来的一种妥协设计。毕竟和尼米兹级相比,排水量的差距在这里摆着,在尺寸方面也不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牺牲一些不会明显影响战斗力的设计,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4o9k.cn/39022.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